
【雜泡泡#1】與自己和解的斷捨離
部落格重新連載前,想用篇文章紀念近期心態轉變比較大的moment,以及自我檢視。
生活總是繁忙,可說真的,連寫部落格的時間都沒有嗎?尤其這對以‘文字’作為工作的我來說,這就跟請廚師順手多做個小菜一樣,要說‘沒空’其實就藉口了。(有點武斷的比喻,可深究也差不離)
更何況很多時候的疲累跟忙碌都是自己疲懶造成的,恰好碰上朋友需要我的兩個櫃子,所以很臨時起意的開始這趟斷捨離+整理房間的活動,也算是在毫無外力的情況下,首度面對自己這個人,藉由整理房間,誠實的重新了解真正的自己。
我覺得,斷捨離是種與自己和解的方法。
除了在途中重新認識自己、了解自己、面對自己堅持留下某些東西的背後動機。也是重新和自己對話,發現我其實用不到那些東西,放下給物品,給它一個再生的機會,讓雙方都能重新開始。
離開自己的東西,不會挖空安全感。釋放出來的空間,或許還能帶來更大的能量。
我從大學時期就搬出去住,中間雖然一度有搬回家住過,甚至曾一年搬了四次(遇到很刺激的室友)。不過因為忙,所以每到一個新環境、就只有把東西一股腦兒拿出來。連書都沒有擺正的那種,匆忙將物品上架,投入工作。又在搬走的時候一股腦兒地都裝入箱子,做一個潦草的分類標註。
因為涉足的領域多,還是個SOHO。所以光是各種手作工具(手帳/文具/鋼筆/紙膠帶/手工皂/時光寶石/拍照道具/廚具),還有足足十幾箱的書,衣服鞋子,日常瑣碎用品,讓我成為城市中的遊牧民族,格外的沒有安全感,飄零而沒有根。
直到搬到目前的居所,十一坪大,空間相對方正,採光不錯,鄰居們也算談得來,也等續住了兩年後,我才稍微產生一些歸屬感。而此刻所有東西仍舊亂七八糟的放在架子上,空間規劃做得勉強可以,但細節完全不能深究。
當然就更不用提舒適程度。
維持日常穩定絕對沒問題,可作為網路小說家,每天在電腦前超過14個小時,動線僵硬侷限,這樣的環境卻不能讓我有喘息的機會。無數次想過要斷捨離,跟自己作個‘了斷’,看過好多書、影片,最終仍然敗給生活陷入一灘死水的藉口中。
所以我很感謝好友VIDA,因為她正好想改造房間,也願意接手我的兩個櫃子。加上這兩個櫃子涉及到房間最為關鍵的動線節點,所以我決定使用寶貴的大塊時間,把東西整理出來!
還記得是2020/06/04,晚上十一點左右VIDA確認要櫃子,而且超行動派的說06/06要來載走。但當下兩個櫃子上全是滿滿當當的東西,油品、精油、香氛、亂七八糟的衣服、行李箱、電線$&*@^*(^%)(……
我當下看著這些東西,問自己:租下這房間兩年,有多少東西你超過半年到一年都沒有碰過?我付的房租,有多少部分是給我的日常活動、又有多少是給這些養著灰塵的‘雜物’?
甚至,我這兩年多,根本沒有想起他們的存在?
其實斷捨離我從去年就有在做,從對我而言最簡單的衣服開始。所以衣服已經所剩不多,額外買的楠竹衣櫃雖然通透漂亮、但確實不再必須(房東原付的大衣櫃被我當成儲藏室)。手工皂自從認清自己不想正式從業後,很多包材與拍攝道具同樣也用不上,應該早就要做處理才對。
所以4號當晚睡前,我對自己說,5號當天最少要把衣櫃整理好,看是繼續寫稿、或是就把油品+道具櫃一併整理。這樣一來便有機會把床頭隨時會倒的書籍大山(大約200本),全數放到釋出的新空間,並且將一些平常不好打掃的積灰區域做擦拭消毒。
本次斷捨離的標準是:一年以上未使用物品必丟,其餘當下判斷短期用不上的也一併處理。
整理這種東西有點兒容易 上癮──或者要說,不一鼓作氣 其實根本清理不了。衣服去年其實已經斷捨離過一次,所以這次斷的很輕鬆,也很快。第一天‧ 我開著超大聲音樂給自己加個節奏,開著冷氣,一路吸地拖地打包清理、還有淘汰掉的垃圾,很爽快的一天扔出十多袋14L的垃圾+一整大箱不分類,搭附近髮廊的順風車交給回收車(丟到後來一面罵自己當初太能買,一面狠心丟下去/反正也沒人在旁邊阻止我哈哈)
這段看起來不怎麼樣的動作,實際上最少釋放出房間三分之一的空間,還有環境的整潔。加上選出來要轉賣的肥皂工具,以及重新歸位的書籍,到最後大約釋放將近二分之一的房間。
第二天‧ 我一口氣把所有要賣的肥皂工具上傳到社團,價格只要訂得比平均便宜一些就很好賣。所以順利賣出八成的東西,剩下的也能配合其他日用品轉賣其他社團。
06/06當天,看著房間最後一區還沒整理的書桌周圍區(因為連動到日常工作與雜物、工具書最多,且大多日用)。我咬牙想想,都清到這邊,為什麼不清到底!所以開著因為忙碌久未收聽的podcast,一面用力地整理,途中還因為幾隻凌亂奔跑的書蟲差點沒砸爛珍貴的藏書(怕蟲的人真心傷不起),再三堅定我要整理的信念。
最後一步‧ 是將已經不合用、但屬於房東的家具協調處理,打算換一張大的IKEA木餐桌,充當將來的工作桌使用。也或許藉此能讓我從書桌前面解放,獲得另外一個調劑自己的工作環境,然後再添購一個IKEA金屬滑櫃,讓書桌和牆面不會直接接觸,同時幫我的零散文具找個新家。
而除此之外,我不準備再買其他家具、或任何具有收納能力的物品。並且我已經看好一樣五層的抽屜櫃,準備再把裡面的文具大樓斷捨離一遍(都是SSR級珍稀物品區哈哈),然後再把整理好的抽屜櫃送給朋友。
零散的文具、紙膠帶、便利貼、眼藥水等等日用品,造成的畸零空間特別難收,而且擺開顯得特別亂。所以我重新篩選一遍,要求桌面(160公分)上只能有四分之一有放東西,其餘要嘛丟、要嘛收。
前面描述這麼多,主要是想把一個迫切性到清理的過程寫出來。因為我發現在 獨自一人 整理房間,直面 自己所有的物品,去思考過去、現在、還有未來的時候,會有很多領悟。
以往在知道要斷捨離的時候,我們懵懂的接收這類訊息,知道這個觀念很好,卻不知該如何執行──這邊特指心態。實體斷捨離很簡單,閉著眼睛丟就可以。不過像我們這種隨身帶著所有家私的小資,不敢說每一樣物品、但最起碼80%的東西,都有很深的感情或連結,才會始終帶著──連壞掉也沒有丟。
因為捨不得、也因為該捨,所以我覺得‘心理狀態’很重要。這個心理同時包含‘篩選’與‘丟後的轉換’。
↓而我自己丟到後面總結出幾條規律,大家有需要可以參考↓
1. 一年以上未碰者,能丟全丟
2. 參照條件1,如果真的很捨不得(像實驗記錄本、劇本底稿等),可以先放著,等準備好再處理
3. 毀損不能再用,但捨不得的東西,拍照留念然後丟掉
4. 手帳日記,只留有重要事件紀錄(對我而言有 重要理念/心態 轉變),或非保留不可的幾冊,其餘全部處理
5. 靈感紀錄本,拍照,把特別重要的留下來,其餘全丟
6. 紙膠帶目錄(有幾冊內容真的特別的珍貴,都是很早年的稀有款,但我認真想,那些膠帶最該待的就是我的手帳,而且真買過的我大致也都記得),轉賣不值得、社團上做得比我好的人太多了哈哈
7. 空白筆記本(不要小看文具控蒐集癖,各種大牌,包含貴的、限定的我都有),先整理出來,把目前習慣的SIZE和內頁格式挑出。其餘看是要留用還是轉送、或是捐給育幼院等有需求的單位
8. 用完的存摺(以前有習慣保留帳目,怕有可能有需要),現在很多都能在後台數據查,所以直接恭送垃圾袋
9. 不到一年以上,但經思考過後確實用不到的東西,一併清理
10. 娃娃,只留兩個(正好在我的床頭當左右護法),其餘全數捐出
11. 重複擁有的東西,要嘛整理起來轉賣,要嘛丟掉重複的
12. 文具,以保留同功能一件為基礎原則,其餘全部整理捐出
有個重點是,如果中途完全想不起來曾擁有該樣物品(不管有用沒用、有價值沒有價值),一律處理掉!並且,已經放進垃圾袋的,除非是高價值(ex. 金飾之類的),要不然就不能撿回來,當作他跟你的緣分已盡,這樣最防呆。
一開始跟到最後,因為心態的變化、還有不捨的情緒上來,所以是最困難的。以我這次的經驗,我會問自己:「這些東西對我目前的生活有任何幫助嗎?」
答案絕對是否定的。
既然如此,為何不繼續清呢?等清到感覺房間出現明顯變化,像我自己會覺得打字聲音更清脆、房間不再悶熱、又或者視野不再壓迫、睡眠品質更好,大約就可以來到一個段落。
請務必記得,斷捨離不是一口氣要斷個乾淨。我們可不是剃度,三千煩惱絲一次斷到底。斷捨離這個動作,目的在於‘釋放空間’,還給自己一個舒服的生活環境。
這次的斷捨離,我房間物品仍然很多,可我知道保留下來的東西,是我目前有大概率還在使用的東西,所以留的很安心。而那一些捨不得丟的,也因為知道是有待處理的,所以更能夠坦然去面對。
而當自己可以坦然面對自己時,我相信,那就是和解。
並且將因此能夠釋放出潛在的能量,讓我從當下,就有全 新的勇氣再次出發。
與大家共勉,希望能藉由自己的經驗,讓你們也有斷捨離、與自己和解的勇氣~如果有興趣看到更多斷捨離的情緒調整,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喔!
((ps. 發表本篇文章的同時好友VIDA傳來好消息,她跟她房東說好,要讓她斷去一部分不適用老舊家具,真是為她高興!